歐仁•德拉克羅瓦《自由引導人民》名畫賞析
1815年拿破侖下臺后,逃亡國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國,坐回國王的寶座,這就是波旁王朝的復辟。1830年7月,路易十八的繼承人查理十世焊然宣布解散議會,巴黎市民聞訊后紛紛起義。他們拿起武器,走上街壘,浴血奮戰,最后占領了王宮,查理十世被迫逃亡英國。這就是著名的法國七月革命,在歷史上稱為“光榮的三天”?!蹲杂梢龑嗣瘛肪腿〔挠谶@次革命,畫面上所表現的場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當時激戰的真實寫照。
這幅畫的創作者德拉克洛瓦是一位色彩造型大師,同時也是素描大師,安格爾稱他為“藝壇上的魔鬼”。他作畫始終充滿激情,有人說他作畫就像獅子吞食獵物一樣,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稱他為“浪漫主義雄獅”。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沒有參加戰斗,但巷戰打得最激烈的地方距離他的畫室很近,使他有機會親眼目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場景。作家大仲馬回憶道:“7月27日,我在阿爾戈橋那邊遇見了德拉克洛瓦,他對我指著那些只能在大革命的日子里才能看到的英勇戰士,大路上刀光劍影的場面使德拉克洛瓦感到極端的恐懼和不安。但當他望見巴黎圣母院上飄揚著三色旗時,激動不已,激情戰勝了恐懼,對最初使他畏懼的人民大加頌揚。”數月后,德拉克洛瓦就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的草圖基礎上,定稿了這幅名畫《自由引導人民》。
這幅畫所展示的是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,畫面上的人物都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法蘭西群眾,背景是人們熟悉的巴黎圣母院。畫面的中心部位是一個頭戴紅色弗吉尼亞帽,身穿明黃色衣裙的少女,紅色的弗吉尼亞帽象征著自由和解放,是當年革命者喜愛的裝束。1889年在巴黎召開由恩格斯主持的國際工人代表大會時,會場上就安放了一尊戴著紅色弗吉尼亞帽的共和女神塑像。這個少女一手高舉著三色旗,一手握著上了剌刀的步槍,正側過頭來召喚戰友們跟進。在她的腳旁有一個戰士已經受傷倒地,仍掙扎著撐起上半身。在少女的右邊,一個鼓手正揮動著雙槍,急速向前奔跑。在少女的左邊,一個大學生打扮的青年,緊握著步槍,追隨著少女。他身后有兩個工人揮舞著尖刀,臉上露出憤怒的神色。在他們后面還有許多起義群眾,踏著血跡和尸體奮勇前進。畫面右側,有兩名政府軍的士兵倒斃在地上。
這幅畫歷來都被列人浪漫主義的范疇,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畫中的少女是神話中自由女神的化身,她的衣襟滑落下來,露出了飽滿渾圓的乳房,如同古希臘的雕塑一般?;蛘呖梢赃@樣理解,畫家讓女神來到人間與起義者共同作戰,以此象征這次革命的神圣意義。對于這種理解,反對意見指出,與其說這位少女是女神的化身,不如說是參加這次起義的所有女戰士的典型代表。法國婦女不僅是美麗浪漫的,而且也是英勇無畏的。在1789年攻克巴士底獄的勇士中,就有一位名叫瑪麗•夏潘提葉的洗衣婦。在1830年的這次起義中,首先在街壘上舉起象征自由平等博愛三色旗的,也是一個叫克拉拉•萊辛的姑娘。
還有那個手執雙槍的少年,也是確有其人,他名叫阿萊爾。在這次戰斗最激烈的地方,他冒著槍林彈雨,將三色旗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橋頭,而自己中彈犧牲。德拉克洛瓦把這個形象安排在畫面的顯著位置上,就是為了紀念少年英雄阿萊爾。另外據考證,那個戴高筒帽的大學生,就是畫家本人。
1831年5月1日,這幅畫在巴黎展出,立刻引起了轟動。人們不僅驚嘆于畫面結構的緊湊,色調的豐富熾熱,更驚嘆于畫家敢于從正面歌頌反對封建王朝的群眾斗爭。德國大詩人海涅專門為它寫了一首熱情洋溢的贊美詩。展出結束后,這幅畫被法國政府收購,在盧森堡宮里展出了幾個月,后來因時局變化,還給了畫家本人。1848年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,在巴黎人民的強烈要求下,這幅畫又重新掛在盧森堡宮里以供參觀。同年6月,1848年巴黎工人舉行起義,政府有關部門又把這幅畫摘下來,理由是它太具有煽動性。直到1874年,這幅畫才被送入盧浮宮永久珍藏。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小南美術網 » 歐仁?德拉克羅瓦《自由引導人民》名畫賞析